购房热线:1808982
84
70
“掊兵而去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读音为póu bīng ér qù。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携带着兵器离开,通常用来形容某人愤怒地离开某个地方,或者表示某人决心要去某地并拿起武器进行战斗。其中,“掊”的意思是挖掘,“兵”的意思是武器,“去”的意思是离开。
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战争、冲突或争执等情境下,某人因不满或愤怒而拿起武器并离开现场的情景。同时,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勇敢地踏上征程,准备迎接挑战和困难。
总的来说,“掊兵而去”这个成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用法,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和需要进行灵活运用。
兵而不厌的兵是什么意思
“兵而不厌”中的“兵”指的是士兵或军队。这个成语的意思是,战争或军事行动中所使用的兵力,并不嫌多而是嫌少。它源自《孙子兵法·作战篇》,原文为“故兵闻拙速,未睹巧久”,即战斗之所以能取得胜利,是因为士兵作战迅速,但战胜敌人却需要依靠谋略来拖延战争的时间。因此,“兵而不厌”强调了在战争中要充分发挥兵力、巧妙运用战术的重要性。
此外,“兵而不厌”也可以用来形容人有求知、求进步的意愿和勇气,不满足于现状,不断追求更好的自己。这种含义在《管子·形势解》中有所体现:“故兵而不厌,志在必得。”
掊兵而去怎么读
“掊兵而去”的读音是pó bīng ér qù。其中,“掊”的读音为pó,意为捣、凿;“兵”的读音为bīng,指武器或军队;“去”的读音为qù,意为离开。
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以武力消灭敌军,也泛指用武力征服敌人。它出自《荀子·议兵》中的“秦四世以继统,诸侯用夷礼,革政教,改制度,是以秦不幸而有离秦之祸”。在句子中可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
买房热线:18089⒏28470
掊兵而去怎么读,兵而不厌的兵是什么意思此文由臻房小毛编辑,转载请注明出处!